11月29日中午,正值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时期,恰逢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👱🏿,“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”——致远文艺沙龙在第五餐饮大楼教工之家成功举行。沙龙由教职工致远文艺协会会长张玉梅老师主持。本次沙龙有校天富平台主办,由教职工致远文艺协会和上海天富娱乐平台国学社共同承办🚣🏿♀️🏇🏽,40余名师生参加了活动📮。
沙龙主讲人曹旭教授是恢复高考之后的首批大学生——77届学子,在中国古代文学教研领域以及文学创作领域皆有突出成就,是中国作家协会作家、诗人、上海文史馆馆员🐂、上海师大二级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曹旭教授以“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”为题,遍历过往,砥砺今朝,总结了其40年创作生涯的“三境界”,并就怎样写出富有“生命”的散文和诗歌作品给出独到的见解🍽。

“文学作品是有生命的,而作文是没有生命的👷🏿♀️。”在沙龙开头🧔🏼♂️,曹旭教授这样说道💂🏼:“天富娱乐大多数人习惯了在充满了雾霾和灰尘的世界里生活🍵🛀,讲不出真话来了⛪️,而散文就需要句句讲真话👇🏻。” 几句凝练而又深刻的开场白引来听众会心一笑,从而开始了他一个半小时的创作经验分享👦🏻。
首先👨🏿🦰,曹旭教授谈到自己学习诗歌和散文写作的经历✣,并将其归纳进王国维先生提出的“人生三境界”中🍡。从其初高中受挫的投稿经历说起🧽🎇,到其间不断地积累🧜🏿、蓄势和推广🥧,直至如今散文诗歌作品均得到同行认可,并可望诸位大师比肩,曹旭教授回顾了自己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所历🧑⚕️,所感,以及所获,认为𓀎,在创作的初始阶段🐹,应博览群书和临摹描红,如此才能在“独上高楼”👵🏼、“衣带渐宽”之后,“暮然回首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。”

其次🥗🐈,曹旭教授就“散文和新诗应该写什么”给出了独到的见解🤡。他指出♾🙆♀️,散文要写生活,描述天富娱乐生活中所熟悉的人和事,真实地状写人性层面中感动自己的东西:“挑出十句最真实的话💲,再拿出最真的那一句写出来🙅🏻。”“谁能写出人性层面的‘真’,谁就一定写得好。”接着👊🏽,他以自己写祖母和儿子为例🧽,向在座师生提出,散文可以多写亲情和爱情,以这些为立足点可以写到身边的事物,亦可以写到人们的内心深处🍼🦸♀️。在回顾自己写《祖母的棉花》的心路历程时,曹旭教授情感系之🧜🏻♀️,几乎泪下,不禁稍稍停顿以缓复情绪。
接着☢️,曹旭教授照应开头,向听众指明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有“生命”的作品🧗🏼。他提出八点体会,覆盖了文章创作的立意、构思、语言🤷🏿👩🏿🍼、手法👱🏿♀️、风格等各个层面,每一点都让大家都深受启发🦸♂️,纷纷拿出笔记本进行记录🚆。其中曹旭教授再次着重指出“讲真话”的重要性,并现场邀请在座听众对自己的亲人说一段“真话”🏋️♂️,师生举手踊跃参与💄,其中亦不乏真情流露,令人泛起泪花✡️。
最后🤛🏽☝🏿,曹旭教授以朗诵自己创作的两首诗歌作结。这两首诗歌内容朴素👩🏽🎤,却有着动人的力量,深切地表现出其对已故的祖母和父亲的怀念之情👲🏻。在座诸位在沉默与思索中听完了曹旭教授的朗诵,最后一齐爆发出热烈经久的掌声。